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基于参与式教学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行动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导航 > 基于参与式教学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行动研究 > 研究动态

“耕读”文化永传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姚炳华  发布时间:2020-07-07  浏览次数:

“耕读”文化永传承

常州市潞城中学   八(2)  陶明辉

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耕读文化在每家每户都留下了足迹,无论是现今仍在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他们都收到了耕读文化的熏陶。这足见我国耕读文化的伟大。

而我校也正是围绕“耕读文化”这一主题建设了一座耕读园,并组建了一个糅合了七八年级学生的社团,我有幸得以成为这个社团中的一员。

我们社团第一次进入耕读园是深秋时节,我仍记得那时候的小麦还没我的脚脖子高。随着老师打开了耕读园的大门,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耕读园,对园内的东西好奇地打量着,对着园内的东西问这问那。但不一会儿,老师就把我们叫到了种植小麦的区域,并指着地里的翠绿的小麦问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农作物吗?”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笑了,并告诉我们这里种植的是冬小麦。而什么是冬小麦呢?其实就是可以自行越冬的小麦,而春小麦则是无法自行越冬的小麦。老师的这一席话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麦竟然还分这么两类。

接下来,老师要教我们测量小麦根长的方法。老师拿起了一个小小的锄头,对着距离小麦根部三五厘米的地方一挖,再一拉,就把小麦底下整块的泥土都掀了起来。听老师说,这样是为了不损害小麦的根部,使测量更加的精确。光看老师做还不够,我们还要亲身去实践一次。但还是那句老话:“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对着距离小麦根部三五厘米的地方用劲一挖,再一拉,可是掀起来的却只有土块和小麦的茎,根部却仍旧在土里留着。好强的我又接连尝试了几次,可是结果都不尽人意。后来也没有人能够挖出像老师一样完好的小麦的根部,于是我们就记录下了老师所挖出来的小麦的根长。

第一次进入耕读园,我就感觉到一个名为“农业”的新世界的大门在向我敞开。而那个学期最后一次进入耕读园,我们体验了一次丰收的快乐。

太阳依旧悬挂在白云之上,栅栏依旧包围在耕读园边;作物们长势喜人,秋风一天凉比一天。一切看起来都没变,一切看起来又都变了。走进耕读园,石砖铺出的小道旁,杂草也添了几根根。菜地里的蔬菜上都披了一件银白色的衣裳,这告示着人们,丰收的时节已经到来了。门卫的包师傅领着我们走到了一片成熟的大白菜旁,指导我们收割的事项。说一遍还不够,包师傅又拿来一把铲子,亲自示范了一遍。他右手手掌顶着铲柄,左手握紧铲杆,铲刃对准了大白菜的根部,用力一刺,“嚓”的一声,一棵大白菜就被完整的切了下来。有了上次挖小麦的经验,我决定先等等,看别人是怎么挖的。但是老师却好像看透了我的如意算盘,第一个就把我叫了过去。我拿着铲子,掂了一掂,似乎还挺沉。学着包师傅的样子,我也把铲刃对准的大白菜的根部,其它的姿势我也学得有模有样的。“嚓”的一声,我也切下了一棵大白菜。开头好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趁热打铁,又切下了一棵大白菜。到切第三棵大白菜了,我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依葫芦画瓢,用力一刺,可是大白菜的根却没断。这让我倍感惊讶:这大白菜的根怎么这么硬?我又刺了一次,但大白菜仍旧连在地上。我又试了好几次,但成效甚微。包师傅实在看不下去了,接过我手中的铲子,干净利落地把整块地里的成熟的大白菜都切了下来。看着那一棵棵完整的大白菜,我感觉我所学到的仅仅只是很小的部分而已。

那次社团活动所收获的大白菜都奖励给了一些学习奋进的同学,我也有幸得到了一棵。晚上,吃着这学校种出来的大白菜,一边想着下个学期的社团活动,我就觉得心里很充实。

可是,谁也没能料到,疫情突然爆发了。这使我们的社团活动也停止了。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会看一眼耕读园里的作物。原本种了大白菜的地也因大白菜的收获而换种了新的作物;原本的还没有长多高的小麦现在已经长到了半人高了,应该是到了灌浆期了吧;原本园子里的杂草也不见踪影,看来包师傅还在默默地在耕读园里劳作吧……看来疫情也影响不了这些作物的生长和辛勤的人的耕耘。

何为“耕读”?耕,即耕耘;读,即学习。耕读耕读,就是在耕种劳作中学习成长。学校给了我们这个亲近“耕读”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将我们中国的“耕读”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