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基于参与式教学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行动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导航 > 基于参与式教学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行动研究 > 课题概况

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原创  发布人:姚炳华,许敏青  发布时间:2017-04-01  浏览次数: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践行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实践研究》   
    姚炳华、许敏青     
所在单位     常州市潞城中学    
申请日期     2016.10.16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 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1.研究原因: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由于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的间接性,学生难以全部亲身经历观察,这就给学生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的困难。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大而空”的现场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主要以老师的口头传授、以学生的凭空想象为主,很难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鼓励学生参与地理考察、调查、参观、劳动、竞赛、演出、集会等活动,构建开放地理课堂,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建构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抽象的地理学习变为具体的地理体验,将生硬的文字阐述变为生动的活动生成,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生存环境,体会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本课题组成员所属的三所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目前仅仅依靠教材和配套地图,无法使之形成较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学习中积极创建互动参与机会,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既能够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调查、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培养“有地理素养”的合格公民。
2.研究意义:
参与式地理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和主动性,充分挖掘生活中地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与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标基本理论中明确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做有地理素养的合格公民。
践行参与式课堂,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有利于赋予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在参与式学习中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能力,也是对学生行动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全面检验与培养。因此在参与式课堂中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解决知识、技能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研究基础:
本团队教师的综合素养较高,有高级教师两位,一级教师两位,二级教师一位,三位教师主持过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获得过省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教科研能力较强。此外本团队教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关注度较高,在日常教学中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研究团队施教区位于城乡结合地带,区内流动儿童比重占一半以上,具有一定的农村、农业阅历。周边工厂林立,学生对工业、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信息的认知也非常有利。鉴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有利于我们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把课本理论知识践行到生产、生活实际之中。 
1.概念界定:
参与式教学鼓励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合作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鼓励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生行动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全面检验与培养,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之一。
传统地理教学把地理知识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割裂,造成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低下。参与式学习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关注知识的实际运用,赋予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合作意识和提高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在参与式学习中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能力,也是对学生行动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全面检验与培养。因此在参与式课堂中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解决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有地理素养”的合格公民。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与儿童发展水平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但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3)马洛斯的“需要”论:人人都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多种需要中,与合作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至少有4种,即: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游戏需要。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3.研究动态:
在周边地区同类学校中,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口头传授、学生凭空想象问题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低下。此外由于目前我市初中地理学生属于会考科目,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这一切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十分薄弱,不能够有效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急需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做有地理素养的合格公民。
目前虽然有一些“参与式课堂”与“地理实践力”方面的的课题研究,但侧重于策略研究的较多,实践层面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怎样开展有效的“参与式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研究甚少。
4.创新之处:
基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参与式学习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策略都比较缺失,我们的研究将在这两个方面开展初步的探究,并作出一定程度的归纳总结,使之对于广大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参与式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范式作用。
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积极意义。
通过参与式课堂案例的设计研究,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形成一系列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地理课堂新模式,改变他们地理学习的固有认知,形成新的学习模式,使之形成主动探究、主动求知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动力上改善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够以点及面,将这样的学习方法推至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目前对怎样评价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和策略比较缺失,本课题通过模拟问题解决来评价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成长梯度,形成以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本区学情并切实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参与式学习模式和途径。
2.通过创设并参与各种地理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追求。
3.通过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革新能力。
4.通过参与式课程的实施,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学校全面深入开展参与式教学做好铺垫,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1.关于参与式学习的基本含义、原则、实施方法和策略、价值的文献研究
查阅“参与式学习”相关文献资料,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集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参与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形成兼具个性和共性的理念认知,并能结合各自教学实际形成独特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的实际奠定理论基础。要求每位组员撰写学习反思,思考参与式学习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可行方案。
2.对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组内开展研讨,选择和设计正确的调查工具和手段,编制调查问卷和座谈问卷,对初一、初二年级开展普遍问卷调查和抽样问卷座谈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现状,找出优势与不足,以学生薄弱能力为切口,展开参与式课堂的实践研究,为课题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3.研究建构参与式学习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1)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
重视“参与是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深入参与实践的过程,积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2)赋予学习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各种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热点问题,并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3)增强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鼓励合作与交往,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相结合,使学生看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胸襟,提高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4)鼓励实现人生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尊重,产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
4.研究实施参与式学习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设置任务型学习目标
基于实际问题设置任务型学习目标,既符合课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思维与情感等方面发展的要求。
2)自主选择研究主题
尊重和理解学生,在自主选择研究主题的基础之上,辅助教师指导,倡导全方位、立体式地深度参与,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意识的培养。
3)创设真实情景
基于真实情境,激发真情实感,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从实践的角度去审视解决问题,把学生带入能力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4)鼓励实现自我价值
深入关注活动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坚韧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5.研究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观察评价机制
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solo分类评价理论等,探究量化和质性评价模式结合的观察评价机制。
结合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力要求,通过参与式课堂的实践设计形成能够体现学生实践力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设计一套针对参与式课堂的能力成长要求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梯度观测。另一方面研究设计一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地理实践力的成长梯度。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了解我校地理教学的真实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优势与不足。
2.文献研究法: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参与式学习”和“地理实践力”相关的专著和论文等文献资料,取法他人之长。
3.经验总结法::分析概括我校长期开展的综合实践学习经验,借鉴现有的经验材料。
4.行动研究法:积极践行参与式学习,探索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20172月)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20173-20176月)
收集跟本课题有关的专著、文章等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每人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对地理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调查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调查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限制和问题,总结地理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问题,形成相关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建构参与式学习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研究实施参与式学习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77-201912月)
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参与式学习并委派一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次公开研究课,探究参与式课堂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模式。每学年每人撰写一篇论文或者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大数据技术和solo分类评价理论等,探究量化和质性评价模式结合的观察评价机制。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20201-20203月)
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形成《践行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形成《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调查报告
3.形成参与式课堂中地理实践力实施方案
4.撰写参与式学习及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关论文。
5.有关课题组教师开展的研讨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加强行政推进。争取获得三所学校领导的重视,开展校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交流合作。
3.建立工作制度。将课题研究日常化,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鼓励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贯穿始终。
4.加强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
团队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的思考与研究的新情况进行汇报。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