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成长论坛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一、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什么问题

1.学生缺乏学科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有效挖掘,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性向得不到关注,学习兴趣不高。差生不想学但被老师压着学,师生关系紧张,对抗情绪滋长,厌学气氛抬头。好生感觉课堂虽充实,但个性发挥少,跟着老师走,学习很无趣。

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策略和思维

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教师迫切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最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补齐短板,课堂教学中强加灌输、机械训练、包办替代的现象比较常见,但效果是想灌却灌不进,教师重复劳动但效率低下,工作繁重但成效甚微。

二、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什么

1.改学科教学八股,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都有一套学科教学八股。以往我们的教学关注的是:一节课,一个框题,必须讲哪几个知识点,这几个知识点必须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这都是基于教师主体的教学,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是强加式的教学。再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图”,如果老师的教学刚好是学生喜欢的,那么这节课学生就会十分投入的学习,那么,如果恰好他对这个知识点不感兴趣呢,他就会在自我意识否定学习,转而把注意力转向其他,课堂上心不在焉,自然提不起兴趣。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一起要从学生出发,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上生长新知,否则必定是事倍功半。

2.改病理式教学,高度注重学科思维能力培养

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美其名曰:“哪里不会点哪里”。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等学生弊病暴露出来的纠正性教学是迟到一步的教学,治标不治本。以往,我们的教师迷信“死楸”式的教学,认为时间和付出一定会和成绩成正比,这个在短时间内是会有成效的,但物极必反,压到一定程度必定反弹,负面影响也很大,学生厌学、思维固化都是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近几年的高考和中考试题,大家也会发现现行考试制度真正变革,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察。这告诉我们,想通过搞应试教占考试的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我们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到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发展来看,对思维和能力的目标得到高度重视。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原理:即使是最复杂的过程也有可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境下学会。呼唤激活学生自我系统,抓住学生生活经验,在真实复杂的情境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心智能力和行动能力。

 

三、新时代我们的课堂怎么改

(一)改教学样态

核心培养视域下的教学应该有内涵,有特征。

层次

特征

内涵

外显

合作意愿

行动能力

意志品质

学习兴趣

学习行为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开展合作。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有趣:学生感觉学习有趣,有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进:学生能够深入参与进教学活动之中。

学生能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临时组合,开展合作。

能够自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遇到问题不退缩,能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乐趣: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到学习津津有味。

晶:学生能积极思考,面对问题有自己的好点子、好想法、好策略。

学生能自发组成稳定、高效、有序的合作团队,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

能够主动发现和探究身边的问题,创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产生有现实价值的成果。

面对问题百折不挠,能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还能主动为别人解决问题提供适当帮助。

志趣: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建立起终生热爱、运用知识的情感和态度。

浸:学生能够认可并沉浸在学习氛围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二)改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留给学生充足的参与时间与空间,创造在实践中检验真知的机会,根据表现开展合理评价等。

1.目标定向

教学目标设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高度,始终让“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成为激发、引导和维持学习行为的目标定向。

2.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要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追求真实性和时代感,又要追求亲和力和生活味。

3.问题生成

问题生成不能是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发问,也不是把细碎问题生成问题串,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下,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联系学习情境,从自己视角,根据自身经验,自觉、自主地发现并提出的具有结构化、关联性、学科性、思想性的大问题。

4.合作探究

应该是师生共同组织下的,围绕探究问题的,既能够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又能进行团队辨析、交流,共享智慧与成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5.实践应用

应用是指创造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机会,让学生带着知识、热情、理想走进现实中的生产生活,在实践运用中检验、反思和评判自我。

6.表现评价

表现评价应该兼顾结果和过程,既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表现,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愿、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的表现。

 

 

 

 

 

 

 

 

诚然,我们不能做形而上学的事情,不能片面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基于自己的特长,基于学生的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自己的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原常州市潞城中学)   学校地址: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街道周家廗137号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