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 教研组建设 >> 综合实践组 >> 理论学习
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龙游县寺后初中     柴水发      324400

【摘要】   新课程强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的状态转变到主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我校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从而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力作用。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专题学习    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实践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以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载体,形成师生的多边互动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活动、独立探究、积极体验的全面、立体、充分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亲历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综合实践课程从根本上说不是由教师来“教”的,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教”的思想是“上所施,下所效”,“指导”的思想是“指引、开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者及时而必要的指导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条件。从活动过程来说重在导活动准备、导活动过程、导活动总结。活动准备阶段重在指导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制定可行的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工具和器材;活动展开阶段重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具体展开活动的过程、学会自我保护和注意活动的安全,争取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并形成结论,开展表达交流、汇报展示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撰写活动总结报告等。从内容来说重在创设充满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和选择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探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目标和主题内容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如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和公益服务等。以下是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专题学习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专题学习的研究内容

    1、专题学习必备意识

    在专题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应以学生开展自主研究为主要内容,教师不能越厨代庖,教师的任务是服务、指导、策划者。要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对一堂课我们要带着问题进课堂,一堂课完后,学生要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

    (1)专题意识

    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选择提出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将多种知识选择、积累和运用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综合化。

    (2)学习时空延展意识

    反对封闭式教学,也不一定要拆围墙,而是要树立“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自然即是课本”的意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及时打开学校大门,大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自由的时间中发展特长。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获取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3)研究意识

    专题学习重视研究结果,但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取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在与他人与社会交流与合作中,明白为人处事之道,培养团结协助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

    (4)实践求真意识

     专题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重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必需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及时完成能力的训练。

     2、具体操作过程

     (1)问题提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发现和寻找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自然、社会和生活环境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中探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例如:学科教学中涉及与实践有关或学生非常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解决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内容;科技与社会热点问题等。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提供一些科学史和学生创造发明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孜孜不倦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开展专题学习必备的素质。教师还要创设宽松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确定研究的课题。问题提出后,并不等于找到了适合的课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加工,从中提炼出课题。在问题向课题转化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以下选题的原则:问题是否有科学价值、是否具体明确、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新颖独特。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内容是什么;你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什么;你的研究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哪些价值;你的研究需要哪些条件,你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吗;你的研究过程是否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课题可以是综合性课题、分科性课题,也可以是实践性课题、思辩性课题,内容可以是自然领域的主题,社会领域的主题,也可以是综合实践的领域。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拟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也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所要选择的课题要与课内知识体系相吻合,同时又要尽可能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样便于学生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并运用科学,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即对科学和真理视而不见、孜孜以求的个性倾向,带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欲望与研究的心理体验。所选的课题要有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课题选择时,还有至关重要的一项是确定课题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每组一般6~8人,将兴趣相近的同学编为一个专题学习小组,由学生自己推荐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以及知识面较广的同学为组长,自己组织,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协调。在这里,人人都是学生,人人又都是教师,自己的学习步调可以由自己调整,学习方式可以由自己确定,不必拘于什么标准答案,不同的想法在质疑中统一,创新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闪烁,学习的成果在合作中诞生。

    (3)确定研究方案。a、背景资料收集、分析、筛选。对照有关文献作进一步的归纳,养成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推理方法,培养思维的收敛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对资源信息领域的了解,与一定课题相关的资料等方面组成的基本知识,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可以了解这些资料信息。指导学生学会对资料的价值判断与分析、筛选技术。要求所选资料有针对性、科学性、先进性,与研究主题相联系,就是资料要客观真实。b、问卷调查或访谈有关人士或专家。通过这些形式,获取有关材料,再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4)探索研究。根据主客观条件,材料提炼观点,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对策,作出合理的决定,提炼自己的观点。(具体操作过程见案例)

   (5)形成报告。成果的形式可以是(a)论文,主要是点明论点和提供论据,论证要符合科学性;(b)图可以比较直观地展示有关资料,包括统计图、分布图、流向图、景观图等,是通过调查、观测等为主的课题成果表达方式。(c)形象展示,可以动态地演示课题研究成果,是利用现代技术的较先进的表现方式。

    (6)交流答辩。各课题组将课题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交流、答辩。

    案例1 (柴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在学了《声和光》一章中的《声》这节内容后,首先提出“居民区、厂区、商业区噪声污染的调查”这一活动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需要探究的问题:

                  ①、居民区、厂区、商业区噪声的来源各有哪些?

                  ②、产生噪声的原因是什么?

                  ③、如何减弱噪声?

    按学生A、B、C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合理搭配,分成5--6人的若干小组,分别深入居民区、厂区、商业区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考查,问卷答题等形式,归纳我们身边噪声的来源,分析产生噪声的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然后,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办法,并且向有关组织和领导提出减弱噪声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其中刘伟平同学在调查后总结归纳了如下几个噪声源:

    ①.居民源:(1)人们过大地放大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等音量;(2)人们聚集一起大声说笑、喧哗、吵闹;(3)夜间,赌博爱好者通宵娱乐,发出麻将声和吵闹声;(4)住在上楼的居民过重地蹬地板或经常移动性地移动物品;(5)家庭装修时发出的噪声。

    ②.工业源:(1)工厂中机器运转发出的声音;(2)建筑工地、拆房、打地基、铲土等声音;(3)金属的切割、焊接声。

     ③.交通源:车辆的鸣笛声、震动声、排气声及航空的噪声。

     ④.其它:(1)超市、菜场等集贸市场的吵闹声;(2)因为水管破裂、物品倒塌等事故发出的声音;(3)狗、猫、鸟等动物发出的杂乱声;(4)少许家用电器工作的声音。

    为了我们可爱的家园,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应对噪声的污染源加以防范,曾浩同学提出了可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①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不做产生噪声的事情,如不大声喧哗,将收音机开到适当的音量。

    ②在城市总体规划(包括旧城市规划)中,将声环境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合理安排城市道路交通网,避免城市交通干道、机场、航线、铁路等临近和穿行住宅区,从宏观上控制噪声干扰。

     ③在居民区、住宅区选址及场地设计时,应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量,对噪声影响进行评价,小区建成后,环境噪声成为小区验收的项目之一。

     ④在有关地区设置“禁止鸣笛”,“禁止机动车通行”等标识。

     ⑤在居民区内设置屏障或利用绿化减噪,并在临街配置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将一些住宅建在垂直于街道或是呈一定角度的地方,以隔绝外部噪声。

     本案例的教学反思:

     专题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这几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主动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发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研的情感体验。

    案例2 (综合社会实践)龙游城区共公交通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

    作者:乐平华    胡昌奉                  指导教师:朱宁

    龙游城区坐落在金衢盆地要塞,320国道贯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摩的、黄的的发展,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略)。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研究小组一行12人,在2002年11月底到2003年6月,对主要的街道、十字路口和大桥作了一些调查,并采访了交警大队、城管部门、环保部门和摩的、黄的经营者。通过这次调查与采访,发现我县的交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摩的、黄的的数量有增无减,加剧了我县的交通的压力。(具体数据和情况略)

2、人车混行不仅影响了交通畅通,而且存在着许多交通安全隐患,这一点在太平路、环城西路表现得最为突出。

3、交通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比例急剧上升。(数据略)

4、环境污染问题。摩的、黄的的增多不仅增加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二)、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造成目前交通压力过大,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摩的、黄的的迅速发展与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略)

2、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落后与不健全,滞后于市区交通的发展。

3、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有时不到位。据我们观察,交通拥堵的地方有时没有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如汽车南站的汽车出口地段便是如此。

4、摩的、黄的的经营者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交通法规观观念淡薄。据我们调查得知,摩的、黄的随处停放严重,尤其是汽车南站、红绿灯旁比较突出;经营者违章驾驶也严重,占用人行道、逆行、猛拐、突然掉头等,让行人缺乏安全感。

    (三)、我们的一些建议。

    1、加强对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提高经营者的法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风气。

    2、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作风。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摩的、黄的停靠地点,个别交通拥堵地段设置必要的拦杆保护措施,以确保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4、从长远看,要重点解决过境交通问题,以缓冲市区交通的压力。目前市区正在修建的荣昌大桥、火车站南移、环城公路的改建、汽车北站的新建等工程对缓冲市区的车辆集中,交通拥堵有很大的作用。

    5、针对环境问题,要注意限制摩的、黄的的数量,同时改进技术,改变燃油、广种花草,扩建绿化带,绿化、美化城市交通道路,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通过这次调查与研究,我们认清了龙游城区共公交通存在的问题。我们深深感到,要改变我县城区的交通状况,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活动,也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索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此我们也深深祝愿我县明天会更好。

    这是12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制定活动计划、多处实地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形成的一份研究报告。

     本案例的教学反思:专题学习突破了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现实、多元的学习空间,查阅资料使他们体会到了书海茫茫,一针难觅的艰辛;问卷调查带领学生走进了社会,体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不可避免的矛盾;实验操作使他们体验了创新与研究的乐趣;走访专家让他们学会了人际交往。当然专题化学习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历练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促使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案例3、4略)

    二、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的课题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学生方面

①通过专题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主体发展水平,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性、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成绩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②专题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专题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掌握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主动去查找书籍,学习以前课本中从未学到的知识或者其它学科知识,通过做调查、研究、实验,经历磨难获得成功,增强了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它是从问题出发,不追求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讲究处理问题的过程并总结出规律,学生随着它进入知识的世界,感到新奇与兴奋,会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到知识的发现和学习中去。

③专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潜创造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个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使他成为真正的他自己,才可以完全自由地思想和自由地感觉,才能使他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创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觉、概念和意义广角度地敞开。专题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为宗旨,教师的权威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建立学生的被动与无知之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帮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之上。所以可以认为,专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潜创造力。

④专题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形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即学会学习,为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使他们具有自主性学习的实践。而专题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搜索资料、利用信息,学会制订方案、实施计划,学会自我评价。

    2、教师方面

①专题学习促进了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教师来说,专题学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专题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使教师时刻面临着知识和能力的挑战,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积极关注学科之外的知识领域,不断地丰富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如有些问题很可能是教师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无法解决的,而学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地解决,这样会改革以往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发现的想法,树立学生发展潜能无限的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自身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与学生共同发展。

②专题学习促进了教师原有知识体系掘深拓宽,随着专题学习的开展,学生所选取的课题或专题会不自觉地触及本学科的深层次的专业知识,甚至本学科研究的前沿,还有跨学科交叉的内容,以及自然、社会中有关问题。如果教师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原有的学科知识上,就很难适应专题学习的教学活动,必须掘深拓宽原有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最新知识进展,要关注、学习、研究,对相关学科要了解、知悉要点,知其梗概。

③专题学习促进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在专题学习中不仅是指导者、组织者,更是一个积极参与者。教师只有逐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洞察力,才能以自己严谨的科研风格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和熏陶学生,言传身教,提高专题学习水平。

④教学观。树立了目标教学意识、科学评价意识,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认知结构、教师传授,而不重视认知前提、学生主体意识,忽视评价和情感倾向。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⑤学生观。肯定了学生可塑性的一面,是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同时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题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并将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之转化为学习成果,因而具有研究性。这种学习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实施、结论的得出、研究成果的评判等原则上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因而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从而体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的问题

    1、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少,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在进行专题学习时,大多只能利用校内、校际资源和家庭资源来开展,到校外去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

    2、专题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开放性的,学习结果的是不确定的,学生活动多半在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并且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个性。但是教师的眼光不可能跟踪所有的学生,不可能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有时可能不能集中在课程学习上,那么他就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达不到预定的学习目的。

    3、在专题学习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是一个让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甚至有些苦恼的问题。专题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形式与内容的多样,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新奇性和个性的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层次的多样性,无疑是对参与者创造力的一种激发、挑战、考验和有效的锻炼。教师在陌生的问题面前有时会感到困难、失去相对于学生的优势。

    4、专题学习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且感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的客观困难,如消极等待,旁观、被动应付,坐等培训等。因此专题学习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师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对策

    1、加强教师培训。要通过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特别是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如新教材培训、新课程课题研究培训等活动。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作用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出问题、导向实践、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研究综合实践的实施规律,形成积极的课改意识,破除畏难心理,大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敢于突破和创新。

    2、学校应建立与新课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调动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把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及其表现作为评优和综合素质测试的重要指标。

    3、营造社会氛围。新课改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改革实践,它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和社区予以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打开方便之门,形成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我们期望这些问题能在今后的延续研究中,不断探索,使之日臻完善。

    总之,专题学习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真正把筛子变成泵,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美Stephen   D.Brook   field 等著《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的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3、鹿晓杰著《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5、《教育探索》2002年第4月。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原常州市潞城中学)   学校地址: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街道周家廗137号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